2022年是我国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40周年,也是广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40周年。
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侃强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接受在线采访,分享了他在广州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振兴利用方面的经验和未来规划,以及著名城市的保护。
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已建成近200年2018年,广州入选全国首批10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目前,广州已指定历史建筑828处,传统风貌建筑1206处。
2020年,广州市立足自身实际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广州市历史建筑合理利用的实施办法》,并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发布国家行业标准《 《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实践[J].
邓侃强透露,截至目前,已完成3D数字测绘历史建筑815座,面积约223万平方米,保护利用历史建筑828座。
广州的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最早从清朝中叶开始,最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由于建设历史悠久,大量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现有使用功能和配套设施难以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制约着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广州如何解决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问题?邓侃强说,在“为了未来、为了人民、小刀阔斧”的总基调下,2021年11月,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在改善民生方面带来了更多积极效益。
《实施意见》提出,在保持原有基础上外观及典型构件,通过增设、改建、增设设施,能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
将支持混合用途和国家建筑租赁期租优惠广州在下一阶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邓侃强说
一是以大历史的广度,充分挖掘新时代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时代价值。坚持诚信创新,既保护古今遗产,也保护当代重要建设成果。
二是从制度层面创新探索激活利查看站点用新模式。从惠民、鼓励创新的角度,在多功能使用、国有建筑优惠租金、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参与、建立奖补机制、优化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服务体系。
三是在全城一盘棋的高度,共同探索名城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