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的朋友们: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不小心变成了小羊人,也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不要慌,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保持好状态;
吃好喝好,有个好身体才能跟病毒做抗争;
坚持几天就熬过去了
阳转阴后这10条建议要牢记
1、把家里彻底消毒一次
2、进出戴好口罩
3、两星期多休息不剧烈运动
4、一星期不要洗澡
5、把内衣毛巾袜子换掉
6、餐具碗筷锅里消毒
7、冰箱断电一小时后消毒
8、开窗通风
9、尽量不去人多密集区
10、被子床单被置通风曝晒
濠江的朋友们: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不小心变成了小羊人,也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不要慌,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保持好状态;
吃好喝好,有个好身体才能跟病毒做抗争;
坚持几天就熬过去了
阳转阴后这10条建议要牢记
1、把家里彻底消毒一次
2、进出戴好口罩
3、两星期多休息不剧烈运动
4、一星期不要洗澡
5、把内衣毛巾袜子换掉
6、餐具碗筷锅里消毒
7、冰箱断电一小时后消毒
8、开窗通风
9、尽量不去人多密集区
10、被子床单被置通风曝晒
记者从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1月25日,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的通知”文件,公布了入选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的具体名单,我市共5个村落榜上有名。濠江区礐石街道珠浦社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成功入选!继凤岗、葛洲社区之后,为濠江区再添两个“广东省古村落”。
广东省古村落评定工作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据悉,《关于开展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申报工作的通知》发布后,各地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认真组织开展了古村落调查和申报工作,经专家组实地考察和评审,全省共有28个村落被认定为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
信息来源:汕头橄榄台 记者陈文惠;综合网络资料丨编辑处理:“今日濠江”新媒体
日前,第四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论文写作活动全国总决赛结果公布,达濠华侨中学学子荣获全国一等奖!
“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由中国社会史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担任学术指导单位。此次达濠侨中积极组织“探寻濠江历史文化”校本课程同学参赛,共投稿濠江地方历史文化相关论文5篇,最终斩获1个国家级一等奖和2个省级一等奖、2个省级二等奖。同时,该校获评“优秀组织奖”,该校教师陈爱辉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
据悉,该校柳佩阳同学根据自2018年以来对濠江礐石风景区业已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旅游胜迹——宫鞋石的调查研究,在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的基础上,从特定的历史时空出发,以历史视野审视礐石海的历史变迁,透过宫鞋石的历史演变折射出汕头城市发展,撰写而成《宫鞋石逝影长留》一文。该文在网络评审中顺利获得A+等级,顺利晋级到国家级复赛环节,参加了中国社会史学会主持的论文答辩。在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柳佩阳同学出色完成了论文答辩,最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此外,丁淑琪同学通过对滨海华里丁氏宗祠的调查研究撰写的《探访祠堂风物 抒写乡村历史》和曾敏仪同学针对濠江区乡村族谱收集研究撰写的《寻觅民间文献 钩沉乡村历史》分别获得省级一等奖;黄莹同学围绕马滘凤岗“母亲井”调查研究撰写的《江海交汇处 忆水难求时》和陈奕熙同学基于马滘陈氏宗族迁徙调查研究撰写的《万水千山家何处 日久他乡亦故乡》也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
“学校历来重视乡土文化教育,陶冶学生家国情怀。‘探寻濠江历史文化’是以探寻濠江地方历史文化为核心,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陈爱辉告诉小编,自2018年开设该校本课程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围绕濠江地方历史文化开展多元化、课题式、自主性的自主探究活动。目前,校本课程的师生研究成果已经在省、市、区各级“中学生写史比赛”“创业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各类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并在《汕头日报》《中学历史教学》《潮汕史学》《潮商·潮学》等报刊发表。
濠江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一片沃土。达濠华侨中学表示,将继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对濠江地方乡土历史文化的探究,增强学生对乡土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学生乡土情感、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
距离2021年春节还有三周的时间,在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濠江大桥(马滘桥)处,施工人员日夜赶工,确保濠江大桥二桥能够在春节前通车,为濠江人民献上一份新春“大礼包”。
濠江区三面环海,中间有河道型峡湾——濠江穿境而过,加快过江通道建设一直是濠江区畅通内部路网、打造区域沿海交通航运中心的重要内容。濠江大桥二桥作为新增的过江通道,其建设情况备受濠江人民关注。
昨日(1月21日),南方+记者实地走访濠江大桥二桥建设工程项目,只见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南北引桥沥青路面浇筑,正全力进行主桥的桥面附属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在防护措施下铺设主桥桥面钢筋网片、焊接桥边防撞栏、铺设人行步道砖,为大桥春节前通车做最后阶段的准备。
“我们的工人现在是加班加点,确保濠江大桥二桥能够在春节前通车!”濠江大桥二桥现场负责人郑镇坚看着桥上忙碌的工人,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新建濠江大桥二桥全长约900米,桥梁宽度16.5米。桥梁横跨濠江,连接濠城与马滘,与现有的濠江大桥(马滘桥)平行。桥面采用单向三车道设计,桥梁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
郑镇坚表示,随着濠江大桥二桥通车,从濠城到马滘的交通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采用护栏分隔、垫高设计,使行人通过桥面时更加安全便捷。
阶段来,濠江区实施“1135”工作路径,持续发力推动交通、民生等重点项目快建设早见效,加快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濠江。目前,濠江一桥已完成主桥钢梁顶推施工,力争2021年5月建成通车;濠江大桥(马滘桥)二桥已合龙,将于春节前实现通车;南滨绿地公园分四个区域同步开展施工建设,计划于2021年6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其中石林湖公园凤凰林景区已开始栽种绿植,力争春节前基本完成建设;广达大道改造段行车道已率先实现通车,正进行拓建段和绿化等配套工程施工,计划2021年6月全线通车。
“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日前,《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农村地区及返乡人员相关防疫工作进行部署。
返乡人员如何划定?
核酸检测证明如何获得?
由谁来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今天(21日)
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文
(点击查阅相关方案及解读)
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进入冬季以来,农村地区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农村地区防控能力薄弱,疫情防控难度大,特别是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明显增多,人员流动增大,将会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为严格落实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对返乡人员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十分必要。核酸检测是目前尽早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有效手段,要求返乡人员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能够有效降低疫情传入农村的风险,保障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
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主要包括:
一是跨省份返乡人员;
二是来自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地市的返乡人员(中高风险区域内部人员原则上不流动);
三是本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
返乡人员可在出发地或目的地的任意一家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凭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返回农村地区。
返乡人员返乡前应告知当地村委会,返乡后由村委会查验其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1月28日春运开始后实施,至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止。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不需要隔离,但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返乡不满14天的,以实际返乡时间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要求。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确定农村地区范围,制定本省的实施细则,做好相关配套服务。
首先,“返乡”到底是什么概念?
记者向省卫健委询问得知,该规定出自国家《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针对的是农村地区,即乡镇村,也就是说,“返乡人员”,指的是从外地返回农村(乡镇村)的人员。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已经接到《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将印发各地认真组织实施。
事实上,广东本身也制定了相应的城乡防控方案,1月20日第71场省疫情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隔离与检测措施正是出自本省方案。
一、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假期返乡人员、外来人员,特别是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解除隔离后人员、粤港跨境货车司机、来往港澳小型船舶船员和港澳流动渔民(含内地渔工)、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货物相关工作人员、国际航班机组人员等八大重点人群返乡人员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
第一,按国家规定,从省外返回广东,如果是回到农村地区(乡镇村)是需要持核酸检测证明的,并要抵粤后12小时内向所在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喜讯!经专家评审,今天(1月21日)上午,我区的丹樱农业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91.5分的“优秀”等级通过终期目标考核,粤东地区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诞生”!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调研员李建华主持考核验收会。
据悉,该试点项目系濠江区市场监管局推荐,由我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首批AAAA级农业公园汕头市丹樱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承担创建,于2018年12月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计划执行时间2年,按期完成并申报验收。
受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委托,1月20至21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广东丹樱农业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终期目标考核。
两天来,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看现场、审查记录、讨论评议等方式,对丹樱生态园标准化机制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实施与持续改进、标准化管理以及推广实施农业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高效负责、深入细致的评估。经过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最终,专家组给出了91.5分的高分,同意广东汕头市丹樱农业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优秀”(90分以上)等级通过终期目标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丹樱农业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工作基础扎实、品牌效应好、顾客满意度高,濠江区地方党政和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有序推进;项目承担单位——广东丹樱农业观光有限公司紧贴发展需求,体系建设科学;技术服务机构支撑有力,多措并举,成效显著,创建情况完全符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
考核结果通报会上,李建华对汕头市、濠江区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新业绩给予高度评价。市市监局有关领导和专家们也就丹樱生态园下一步的标准化推进与提升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对下来提炼升华“丹樱”模式、大力推广“丹樱”经验寄予殷切希望。
据悉,丹樱公司(丹樱生态园)成立于2010年,系粤东知名大型生态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3000亩,是一个以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田园特色旅游为依托,将产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有效融合的新型农业生态旅游综合体。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丹樱公司自2018年底获批启动创建以来,按照国家标准委员会、各级市场监管局要求以及行业协会的专业指导意见,建立了一套适应企业需求的包括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等旅游服务先进标准体系,通过了ISO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机构认证,不断推进“标准化+旅游”的研究和实施,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两年试点创建期间,区市场监管局全力投入参与试点项目建设,配合市标准化协会开展标准培训与试点研讨会10多场,指导纳入标准280个,其中:国家标准131个,行业标准28个,地方标准5个,企业标准116个,覆盖了试点服务提供过程的各环节,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培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粤东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标准化建设永远在路上。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将以丹樱农业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培育为契机,充分发挥“标准化+”辐射效应,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和培训交流,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濠江样板”和“汕头标准”,成为展示“濠江风情”“品味汕头”的新窗口,为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濠江再立新功。
2020年,由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主办,中国食品安全报广东记者站承办的 “地方美食与食品安全广东行”活动正式展开,并于今年建立“‘食’话实说”专栏,到广东省18个地级市开展“地方美食与食品安全广东行”活动,结合当地特色食品,通过美食文化介绍、特色,制作工艺,抽检结果分析、食用风险提示等内容,展现广东各地特色美食及食品安全情况,力争“一城一特色,一地一亮点”,宣传推广广东美食与食品安全。
近期,“‘食’话实说”专栏走进濠江区,揭示达濠鱼丸“丸”美倾城背后的奥秘。
“无鱼丸不成席”,濠江俗语如是说。
汕头市濠江区,位于韩江、榕江、练江三江交汇处,水产丰富,盛产鱼虾海鲜,这也造就了濠江人爱吃鱼丸的习惯,大大小小的宴席上总少不了鱼丸的身影。
达濠鱼丸口感鲜甜弹牙
外表雪白晶莹
看起来玲珑可爱
不仅本地人喜欢
更是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品尝
如今,达濠鱼丸已经走出本土,走向全国各地,成为汕头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的一张名片。
天 南 奇 珍
据历史记载,由于濒临海边,渔业与盐业在濠江占有较大比重,自古便有“田三渔盐七”的说法。在饶宗颐主编的《潮州志》中亦有记载:“达濠港亦渔业要区,惟面积狭而水不深,渔捕期在秋末至翌年夏初。”达濠渔获十分丰富,至今还有“百鱼歌”流传于民间。
关于达濠鱼丸
制作方式的确切起源
现已无从稽考
但有两种民间传说可供参考
▌第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
达濠鱼丸历史悠久
风味独特
是濠江区的传统特产
岭南特色食品
中华名小吃
其制作技艺
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百 年 手 艺
在汕头
大大小小的鱼丸店
遍布大街小巷
蒂蒂香便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家
达濠鱼丸的做法十分讲究
要经过严格的7道工序
才得以制成
▼
1. 选取在达濠渔港捕捞的“那哥鱼”,将鱼去头去尾,去除内脏。
2. 洗净,剔除鱼骨,用挑刀将鱼肉取出。
3. 用揉压刀法,抠鱼肉茸,挑去细小骨刺。
4. 将鱼茸装入木桶,加入鸭蛋清、盐水等调料和适量淀粉调成鱼酱。
5.用手掌“摔打”鱼酱,使鱼肉起胶。通常要“摔打”数千下,力度要均匀。
6. 挤鱼丸,将鱼酱在手中揉搓,在虎口处挤出丸状,放入45℃左右的温水中使其凝结定型。
7. 将鱼丸放入锅中煮熟后捞起,晾凉。
经过“千锤万打”的鱼丸
口感柔爽富有嚼劲
轻轻一咬
清新的鱼香味
在齿间慢慢荡漾开来
进一步细品
口感弹牙,味道香醇
没有一点腥味
鱼肉富含多种氨基酸
而脂肪含量低
味道清鲜,醇香不腻
不仅可以作为点心配料
又可作汤
小 鱼 丸 撬 动 大 产 业
鱼丸
既是汕头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汕头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
汕头市、濠江区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
高度重视达濠鱼丸产业的发展
严控食品安全
打造放心消费品牌
达濠鱼丸名满天下
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轻视
濠江区市场监管局提醒
▼
礐石大桥是我市一湾两岸之间的交通大动脉,为迎接汕头亚青会的到来,从去年11月起,大桥启动了维修涂装工程。目前,工程已进入全面生产施工高峰期,施工方正全力抢抓进度,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
礐石大桥主线长2865米,南接国道324线蜈田路段,跨过汕头港湾,北至汕头旧城西堤片区,连接安平路、永泰路、杉排路、韩堤路、西堤路等市区道路及西港高架桥。从去年11月10日开始,我市投资约1亿元,对礐石大桥进行维修涂装。
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军兵:“这次维修主要是一些附属物的易损构件正常维修,一个是提高通车的舒适性,第二个是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除了维修,项目还对大桥外观品质进行美化、提升。为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中交二航局礐石大桥项目部组织专业防腐涂装施工队伍,采取两班倒的模式,加班加点进行现场施工。
李军兵告诉记者:“我们项目的涂装部分,春节前施工主要是主塔以上的混凝土油漆涂层,原来的油漆铲除之后,再重新涂上环氧类的油漆。桥的所有外观都进行翻新,目的主要是外观好看,第二个就是提高结构物的耐久性,提高桥梁使用寿命。”
据了解,项目总工期270天,目前已进入全面生产施工高峰期。中交二航局礐石大桥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尽可能减少和缩短工程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李军兵表示:“我们项目部全体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不怕吃苦,争取提前把这个项目完成,为汕头市亚青会的胜利举办,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意!
1月19-21日每天23点至次日6点
礐石大桥封闭主桥段双向各两条车道
2021年1月1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濠江区礐石街道珠浦社区榜上有名!成为汕头市此次成功入选的三个村之一。
珠浦到底有什么魅力?
一起来看看!
珠浦村位于濠江区达濠岛中部,这里山明水秀,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深厚,辖内人文发达、名胜甚多,有“合浦明珠”的美誉。这些年,随着历届桃花节的成功举办,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也被更多人所熟知。这里的人们过去以红头船水运贸易起家,改革开放后又凭借建筑业走向繁荣。2020年,珠浦集体经济收入达1807.83万元。
创乡历史悠久 人文风情荟萃
珠浦创乡于宋元丰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有“千年古村”之誉。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村内传统民居、祠堂寺庙、老街古井保存相对完好,潮乐、英歌舞等特色活动丰富多彩、远近闻名,更有特产美食“砂浦酥糖”风味独特,是驰名海内外的著名潮汕饼点。改革开放后,珠浦成为闻名遐迩的“建筑之乡”,建筑业能人专才辈出。
古村桃花相映 旅游资源丰富
历史上,珠浦素有“八景”之说。其中,位于珠浦社区东侧的巨峰景区以多奇峰巨石而得名,有着“天南法乳”之美誉。每年春暖花开时,巨峰景区桃树迎风绽放,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而来。在此举办“桃花节”是珠浦重要的文化名片,如今也成为我市知名旅游节庆品牌。
近年来,珠浦不断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在成功开发“桃花节”特色节庆品牌的基础上,分期投入5.896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巨峰景区,着力将其打造成“食、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综合旅游区。同时,珠浦积极融入濠江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启动古村修缮保护活化发展,有机串联巨峰景区和古村全域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深厚人文底蕴。
聚焦产业发力 铆定目标落实
多年来,珠浦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内外合力,强化环境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区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是珠浦发展长期坚持的理念。社区先后聘请多家重量级的规划设计部门对全村整体规划、美丽乡村、巨峰旅游区等30多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涵盖社区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方方面面。当前,珠浦正突出产业强居,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建筑之乡”金字招牌,着力推动旅游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找准定位、乘势而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推动珠浦社区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随着汕头海湾隧道、虎头山隧道及南延工程等交通项目建成通车,珠浦的发展优势将更加突出,区域招商吸引力将更加明显,为珠浦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